复旦大学金融EMBA教授施东辉解析北交所:中国版纳斯达克?

2021-10-08

摘要: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潮中,北交所任重而道远


2021年9月18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EMBA项目成功举办了“复旦金融大师课——多层次资本市场下北交所政策解析”。活动现场,学院金融EMBA项目学术主任、金融学教授(实践轨)施东辉以北交所设立六问为主线,向同学们解析了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背后的一系列疑问。申万宏源证券公司做市业务负责人胡道红博士作为特邀嘉宾,从北交所的演化、北交所的制度框架、北交所的机遇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


分享嘉宾

施东辉

学院金融学教授(实践轨)

原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市场部总监及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由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科创板形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是,施东辉教授认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形备而神不至”,上市条件“有下限无上限”,导致绝大多数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时远远超过了法定上市条件,甚至远远超过了主板的上市要求。举例而言,从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企业2020年度净利润分布情况来看,中位数都在7000-8000万之间,它们的规模其实已经超过了中小企业的范畴。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破题,而北交所的成立,有望发展成为真正的中小企业板,成为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

按照既定的政策,北交所将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交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从定位上来看,创业板重点支持“三创四新”,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企业,覆盖范围最广;科创板的定位要窄很多,重点支持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需要具备“硬科技”属性;北交所则更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对于企业家来说,目前资本市场的服务环境和配套制度相比过去已大大优化,总能找到和自己企业定位比较吻合的交易所市场。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标准的差异

当前,北交所已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为证券资产50万元。这一较低的投资者准入门槛很好地保证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施东辉教授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北交所最大的意义是可以参与企业发展的初期,投资者有获得几百倍收益的可能性,当然,对应的风险也是极大的,这一点从北交所30%的涨跌幅限制比例可见一斑。

北交所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吗?北交所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和基础层形成“有上有下,层层递进”的层次关系,与同样发端于美国场外市场的纳斯达克非常相似。

施东辉教授认为,纳斯达克的成功与美国创新导向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息息相关。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壮大有助推作用,但最关键的还是企业本身,是一批伟大的企业成就了纳斯达克,而非反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潮中,北交所任重而道远。


本次活动的分享嘉宾施东辉同时也是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EMBA项目学术主任、《行为金融学》课程授课教授。施东辉教授拥有23年证券市场从业经历,曾任职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市场部总监及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参与了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产品创新的方案设计与实践。复旦泛海国金金融EMBA项目注重理论与实战的结合,以金融系统知识与实战解决问题贯穿学习全程,帮助学生在两年学习中同时完成“金融知识系统构建+企业问题实战解决+领袖意识进化跃迁”。


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2022级招生即将满额,2022年入学复旦仅剩10月面试机会,10月10日(周日)截止,面试时间10月20日(周三),欢迎各位有志于金融发展的企业管理者及金融行业精英人士报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