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HaiPress
欧洲港口爆发大规模罢工 船期延误成定局。全球航运市场近日发出紧急预警,10月8日,航运巨头马士基发布两则通知,揭示了欧洲港口的罢工危机。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与泽布吕赫港的引航员罢工已导致航运秩序混乱,而荷兰鹿特丹港因劳资纠纷也陷入罢工困境,这场工业行动正从欧洲核心港口向外扩散。
马士基的通知详细指出,鹿特丹港两家提供绑扎业务的Matrans和ILS公司发起48小时罢工,自10月8日下午15时15分起,至10月10日下午15时15分结束,直接影响集装箱船的装卸作业。此次罢工波及APM Terminals Maasvlakte II等四大主力码头,这些码头承担着欧洲大陆25%的集装箱中转任务,罢工导致的装卸中断使得船期延误成为定局。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与泽布吕赫港的引航员罢工同样严重,自10月5日起,由于对联邦养老金改革不满,引航员协会发起罢工行动,引航服务被限制在每天08:00至17:00之间进行。这一举措使安特卫普港的日常船舶处理能力大幅下降,近百艘船舶在港口外积压,等待入港或离港。
罢工还引发了连锁反应,有限的卡车运力难以消化集中到港的集装箱,临时存储成本飙升,内陆水路航班频繁取消,甚至汉堡港等周边枢纽也因分流压力导致堆场利用率突破85%,形成“一处罢工、全域拥堵”的局面。这种混乱对供应链的影响并非短期扰动,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口管理局担忧,货物积压可能需要数月才能清理,单日损失可能达到数百万欧元。
这次危机背后是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表面上看,鹿特丹港罢工聚焦于系固工人的薪酬待遇与工作条件改善,而安特卫普的行动则与比利时全国性工会抗议政府政策直接相关,涵盖养老金改革、公共服务削减等深层议题。但从行业角度看,欧洲港口的脆弱性早有征兆,2025年下半年以来,安特卫普、汉堡、鹿特丹就已濒临拥堵临界点,特朗普关税战迫使航运公司频繁调整航线,打乱了原本稳定的物流网络,劳动力短缺与设备老化进一步削弱了港口的抗风险能力。在这种系统性压力下,劳资纠纷成为点燃危机的导火索,罢工从单一诉求升级为对行业生态的集体抗议。
对于依赖欧洲市场的卖家来说,应密切追踪航运公司的动态,拓宽物流渠道,加强库存管理。供应链的稳定性是对风险预判能力的考验,虽然欧洲港口罢工带来了短期阵痛,但也促使卖家优化物流布局,建立多元渠道、强化库存弹性的企业反而能在混乱中抢占先机。欧洲港口爆发大规模罢工 船期延误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