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3
HaiPress
戴盟机器人展区展示了各种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在2025大湾区国际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戴盟机器人生态销售负责人王炫烨指出,无论哪种通用能力的机器人,其应用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肢的操作能力和感知能力。
大会讨论中,一个共识逐渐形成: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正成为新的蓝海,带动国内传感器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国产传感器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今年8月,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百米“飞人大战”决赛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机器人以21.5秒的成绩夺冠,成为首个自主奔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机器人能够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稳定奔跑,这得益于其头部、躯干中心位置和腰部安装的惯性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帮助“天工”控制平衡并进行运动规划,防止跌倒。此外,传感器与视觉能力和激光雷达结合,使“天工”能在复杂环境中完成定位和导航。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只需在固定位置完成重复工作,对传感器要求相对简单。而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因此从视觉、触觉到力觉乃至温度、湿度的感知能力都需加强,这对传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大会现场,从灵巧手、机器狗到人形机器人,几乎所有产品都在展示一个趋势:机器人正从“机械执行”阶段向“智能感知”阶段跨越,传感器作为核心感知系统,正站在变革的舞台中央。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正推动传感器市场规模的增长。据观研报告网数据,预计202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061.2亿元,同比增长11.4%。尽管长期以来高端传感器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但这一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例如,戴盟机器人打造了全球第一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量产能力的毫米级厚度视触觉传感器,将传感器厚度从几厘米缩小到了几毫米,并在1平方厘米区域内布局了数万个感知单元,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操控能力。
在电子皮肤领域,越疆、途见科技等企业已经在全球展会上展示了实力。在六维力传感器领域,柯力传感、坤维科技、蓝点触控等企业也在持续发力。安培龙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计划利用在汽车产业链积累的优势,降低机器人行业传感器的成本,提高可靠性。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需求正驱动传感器领域国内产品的份额提升。据MIR睿工业发布的调研报告,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大增1100%,国产化率从四年前的19%提升至57.8%。不过,国产传感器要想打破海外厂商的高端壁垒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制造能力和市场应用经验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