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HaiPress
近日,一位家长为孩子手工制作的“东风-5C”导弹模型引发关注。这个由纸板、金属丝、颜料等常见材料精心拼接而成的模型,不仅细节逼真——从多级火箭的分离结构到尾翼的角度设计都力求还原,更因承载着特殊的教育意义,让“硬核启蒙”成为热议焦点。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获得生动的科普教育,成为许多家庭探索的方向。这位家长的做法提供了独特视角:他并非简单购买成品玩具,而是带着孩子一起查阅资料,从导弹的基本构造、动力原理到国防科技的发展历程,边学习边动手。模型制作过程中,涉及比例换算、结构力学等知识,孩子在打磨、组装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这个手工模型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件玩具。“东风-5C”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武器,代表着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家长以这样的载体进行教育,实则是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启蒙。有网友留言:“比起背诵课本里的科技成就,亲手搭建一个‘大国重器’模型,更能让孩子理解‘科技强国’的分量。”这种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科普的枯燥感,让孩子在触摸模型的同时,感受国家科技发展的脉搏。
近年来,类似的“硬核启蒙”案例并不少见:有家长用乐高搭建港珠澳大桥模型讲解工程原理,有教师带领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空间站模型理解航天知识。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最好的教育往往藏在亲身参与中。当抽象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拼接的实物,当宏大的家国叙事落脚于亲子协作的细节里,教育便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
这位家长的手工模型,或许在专业度上无法与精密模型相比,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值得借鉴。它提醒我们,科技启蒙不必依赖昂贵的教具,家国情怀也无需刻意说教。从身边材料出发,带着孩子探索世界的奥秘、感知国家的力量,这种扎根生活的教育,恰是培育下一代科学素养与责任担当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