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部泄密被处分 警惕指尖上的泄密风险

2025-11-06 HaiPress

随着数字化办公的普及,手机已成为工作沟通的重要工具。然而,各类手机通讯及办公软件可能使涉密信息进入数字传播网络,带来泄密风险。

国家安全部发布了一些案例,提醒人们注意这些风险。例如,某市直机关新任干部蒋某参加市委会议后,为炫耀身份,擅自将会议领取的秘密级文件首页拍照上传至朋友圈。尽管他在10分钟后删除了照片,但好友截图保存及转发已形成传播链,造成泄密。事后蒋某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另一个案例中,某涉密单位办公室主任孙某违规拍摄机密级文件,并使用图文识别小程序转化为电子文档。孙某以为删除本地文件就安全了,但小程序将涉密内容自动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最终,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员工将这些文件打包倒卖。案发后,该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孙某也因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受到严厉处分。

还有一起案例涉及即时通讯工具的泄密隐患。某县教体局收到省委一份秘密级文件后,局长批示传达到各学校落实。借调人员胡某为求快速传达,将文件全文直接拍照发至校长工作群。某校校长张某未仔细查看文件内容便将其转发至教师工作群,导致文件迅速扩散,造成泄密。胡某和张某均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禁止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广大人民群众若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相关可疑情况,可以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