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HaiPress
在上海经营面条店的一对父子因在面粉中违法添加有毒化工原料硼砂,被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刑。被告人林某聪自2020年起在浦东新区经营面条店,为增加面条的韧性和光泽,使其“久煮不烂、外观鲜亮”,他自去年7月起购入硼砂加入干面条中销售,不少顾客因此频频回购。今年1月,他将店铺交予父亲林某经营,后者继续使用并再次购入硼砂。近一年内,二人累计购买硼砂达30公斤。
今年5月,执法部门在联合检查中在店内查获硼砂原料2.43公斤及含硼砂的面条。法院审理认为,二人明知硼砂为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仍故意添加并销售,其行为已构成犯罪。最终,林某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林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罚金五千元。
硼砂,化学名四硼酸钠,原本是玻璃制造、陶瓷釉料中的常见工业原料。它能降低玻璃熔点、增强陶瓷光泽,甚至被用作防腐剂。一些商家发现,将硼砂掺入食品后,肉类制品会变得异常Q弹,米粉、腐竹等也能延长保质期。这种“神奇效果”让硼砂逐渐沦为食品造假者的“宠儿”。人体摄入硼砂后可能引起中毒,严禁在食品中添加。成人的硼砂中毒剂量是1~3克,致死剂量是15克,而婴儿仅2~3克就会致死。
近年来,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案件时有发生。例如,为改善粽子口感并延长保质期,部分不法生产者违法添加硼砂等非食用物质,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多器官蓄积性中毒。
识别含硼砂的食品方法如下:加了硼砂的猪肉摸起来手感滑腻,色泽比正常新鲜猪肉深一些,仔细看还可能看到白色粉末附着,闻起来有微弱的碱味。加了硼砂的腐竹卖相好,不易发霉变质,且韧度高,久煮不烂。可以在浸泡时注意水是否浑浊、有沉淀,腐竹是否变大、粗糙。加了硼砂的粽子比正常的粽子更有嚼劲,米粒颗粒度较大,不粘粽叶,剥的时候感觉很滑溜。加了硼砂的凉皮口感筋道,表面色泽过于黄亮,而且运输过程不易碎。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辨别起来并不容易,主要靠看和摸。用水把面皮弄湿后有滑腻感,说明添加了硼砂。如果硼砂撒得多,手触时还会有硼砂微粒粘在手上,并能嗅到微弱的碱味。使用pH试纸进行测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试纸沾在疑似含硼砂的食品上,若试纸颜色发生改变,尤其是变成蓝色,表明食品中可能添加了硼砂。